熬夜伤身,已经成为了共识。很多熬夜人都想找个办法,把熬夜的损失减少到最低。
既然想要弥补睡眠不足造成的身体亏空,我们就要先知道,熬夜、失眠对身体的哪个部位受伤最大?
这就是心和肝。
熬夜失眠要补心 中医名方用人参
心脏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时常保养,才能更好地提供动力。如果你该睡没睡,心脏仍要像白天一样持续工作泵血,这相当于剥夺了心脏的休息时间。长此以往,心脏过劳的危害都会返还给你。
心脏过劳,常常表现为白天心跳变快、头晕耳鸣、疲劳乏力,这些都与心脏射血量不足,无法保证人体所需有关。而且,经常失眠、熬夜,还会使身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随时可能触发心源性猝死。近年来,这样的新闻报道实在太多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失眠熬夜之后尤其需要补益心脏,因为和那些安眠整夜的人相比,缺觉让心脏疲劳过度,人体的这台“发动机”有可能随时抛锚。
中医认为人参入心经,能补气固脱,很多著名的护心方剂,如“独参汤”、“炙甘草汤”、“参附汤”,人参都是作为君药出现的。除此之外,人参还有生津、安神的作用,正是失眠、熬夜人群所需要的。
人参,益气养心
现代药理学研究也发现,人参有强心、调节血管收缩、抗血液凝集等作用,能有效保护心脏,维持血液循环系统的畅通。
缺觉、伤肝喝枸杞,养肝明目能救急,除了心脏,另一个受累的就是肝。
中医讲“肝藏血”、“肝开窍于目”,失眠熬夜之后,伤肝先伤眼,肝血虚时眼睛干涩发酸甚至视物模糊,如果经常缺觉、持续消耗肝血,还会出现面色萎黄、头发干枯、关节酸软无力等血虚问题。
在众多药食同源的选择里,枸杞补肝效果显著,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几年前,因为熬夜写文章,用眼过度,眼睛干涩到眨眼得用手帮着,否则干涩得一直眨眼。
枸杞,养肝明目
当时我就用枸杞泡水喝了几天,每天30粒,三天之后,眼睛干涩问题就大为缓解。从那之后,我的茶杯就时常会泡上枸杞,就算有时候睡得少,眼睛干涩的问题也没出现。
掌握这个关键点
人参、枸杞不上火
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失眠熬夜之后会上火,再吃人参、枸杞,那不就更上火了吗?
其实,这样理解是不对的。熬夜、失眠之后的上火,一般表现为口舌生疮、牙龈肿痛,西医认为这是睡眠不足引起免疫力降低,口腔细菌趁机作乱所致。如果你身边有“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他们多半都是常年睡眠不足。
中医则认为是这种上火是气虚所致:气虚的人脏腑功能减弱,而“脾开窍于口”,气虚会导致口唇无华、破溃成疮,一连几天都不愈合。针对这种情况,中医会用人参等补气药,培补正气、提高免疫力。
其实,不单是口腔溃疡,很多人感冒了,也非人参助力不能痊愈,特别是那些体虚、年老、睡眠质量不好的人,普遍免疫力较低,所以感冒迁延时间会长。为此,中医早有“人参败毒散”这个专门治疗虚人感冒的药物方剂,通过扶正而驱邪,中医把这个原理叫做“托毒外出”。
如果你有长期睡眠不足的问题,可以试试用人参和枸杞泡茶喝,喝上一小段时间,“身体被掏空”的感觉就会减轻。如果你觉得自己配人参来泡水比较麻烦,或者说觉得把握不好人参和枸杞的用量,也可以选择佟道·参菊熬夜茶。
佟道·参菊熬夜茶
这款茶按照中医“托毒外出”的原则,用人参配枸杞,气血同补,心肝同补,同时还加入了牛蒡子、金银花、菊花三种凉性的药物,既能反佐人参的热性,又能降低因为睡眠不足、免疫力低下导致的咽喉肿痛、牙龈红肿、口舌生疮等。
佟道秋冬新品参菊熬夜茶,精选人参、枸杞、菊花、牛蒡根、金银花,共5味天然草本,辅以多晶冰糖调味,扶正驱邪双管齐下,帮你把睡眠不足的损害降到最低。
参菊熬夜茶,适合什么人?
所谓“养生以不伤为本”,已经伤了该怎么办呢?那就要尽力补救,把损伤降到最小。
如果你经常熬夜,身体很可能出现以下这些情况:
咽喉肿痛、牙龈红肿、口舌生疮
黑眼圈、皮肤暗沉无光泽
身体困乏无力
记忆力下降、无缘由的急躁
胃肠功能紊乱,脂肪堆积严重
不妨每日一杯佟道·参菊熬夜茶。
一杯参菊熬夜茶
帮你做好熬夜补救
佟道·参菊熬夜茶,精选6种药食同源食材,帮你由内而外调养身体,把睡眠不足的损害降到最低:
人参:补气固脱、补脾安神、养正回津,正气足了,邪气自然就会远离你。
枸杞:有补肾精、养肝血、润肺明目之效,可降熬夜引发的虚火。
菊花、牛蒡根、金银花:与人参、枸杞搭配起来,既能反佐人参的热性,又能平肝火、养肺气、生津润燥,缓解、调节熬夜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多晶冰糖:味甘性平,入肺、脾经,和胃润肺,甜而不腻。
食材天然坚持“四不添加”
护肤品拯救不了熬夜对身体的损伤,由内而外养起来才是真正的补救之道。
佟道·参菊熬夜茶,未添加任何香精、色素、防腐剂、甜味剂,保留食材原本的性味,只用少量冰糖加以调味,茶香沁心,口感甘润。
料足汤醇良材看得见
每盒参菊熬夜茶共有12个茶包,每个茶包6.5g,量足料实,可以直接透过食品级透明尼龙茶袋看到茶料。
茶味甘滑醇厚,一包可反复冲泡4-5杯,相较于市面上廉价的滤纸茶包,既不用担心茶包破损,渣滓影响口感,又没有冲泡1次就味道不够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