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单身的人可能都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一直找不到对象?我们也许会归咎外部原因:自己的工作太忙了根本没时间认识对象、生活圈太小了找不到适合的人、运气太差所以吸引的都是烂桃花。这些原因都很合理,但单身的状态在前述这些状态改变后仍长期持续著,那就要思考一下内部原因了。

过度自厌可能是单身的原因

如果你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就算爱你的人出现了,你也看不见。对过度自厌的人来说,爱情的靠近让他们开心,同时又让他们害怕,担心自己其实没有对方想的那么讨喜,心里下意识出现这样的话:他其实也没有很喜欢我啦。好让自己有个心理准备,对方真的离去时也不会那么在意。

为什么有些人会过度自厌呢?心理学家 Robert Firestone 和 Lisa Firestone 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过度自厌的行为源自于人生早期与主要照顾者的互动关系,成长过程中重要他人如何对待自己,会深深影响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如果我们在批评、否定、冷漠甚至是虐待中长大,我们也很难用健康的方来对待自己。

过度自厌的人即使真的进入一段亲密关系,也经常呈现焦虑型依附或逃避型依附的互动状态,焦虑依附的人因为没安全感,可能会透过控制、过度依赖、过度讨好来维持这段关系;而逃避型依附则透过拒绝沟通、大量投入工作中等方式来避免冲突。

如何减缓在爱情中的过度自厌?

虽然我们受过去影响很深,但现在仍有选择权做出改变!以下两个方式也许能减缓你的过度自厌:

1. 找出非理性信念

美国心理学家 Albert Ellis 有个著名的ABC理论,A 是指事件,B 是指信念,而 C 是指结果。此理论想表达的是,同一个事件经过不同的信念,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例如有个对你有好感的男生约你出去,而你下意识出现「他只是随口说说的吧,才不是真的喜欢我」的想法,结局可能就是你拒绝了对方的邀约。然而,这样的想法并没有客观的证据,只是自己的主观偏见,因此被称作「非理性信念」,而非理性信念的出现可能来自于你的害怕、没自信,虽然它的作用是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却也隔绝掉了很多爱情的可能性。

因此,下次留意一下非理性信念,当它出现时反驳它、质疑它,除非有足够证据,否则不妄下结论。

2. 以交朋友心态认识对象

当我们用交一般朋友的心态去认识他人时,状态会比较放松,除了能用开放的心态和好奇心去了解对方,自己也较能真诚流露自己的个性。如果把对方视为潜在交往对象来相处,就算看对眼,心里的不安感也可能会促使我们将他越推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