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口头禅,而我们上一代女性的口头禅是,我不要。
去年带我爸妈去日本旅行,我一路上跟我妈吵了不少架。我问她吃什么味道的冰激凌,她说我不要。我说这双鞋适合你我给你买,她说我不要。我说来都来了,我们去吃顿米其林吧,她说我不要。
我怀疑每次当我开口时,我妈并没有听到我在说什么,只是看着我嘴唇的翕动,是要给她买东西的形状,就下意识地蹦出我不要三个字。
我不要三个字像长在她嘴边的复读机。
她某天晚上和我爸两个人,在东京铁塔旁边的酒店房间里嘀嘀咕咕地算计:这酒店一晚得好几千了吧,女儿这次来,10万块钱可打不住。
我爸第二天就出卖了她。这句话就像小火星,一下子点燃了我满身的汽油。
我当场宣布旅行团纪律:我买什么你就得吃什么,我买什么你拿什么,我说去哪儿就去哪儿。
傅首尔说她治她妈这个毛病,就是佯装要把给妈妈买的新衣服给她二姨。这种解题思路比饥饿营销更高明,是针对妈妈群体的浪费营销,让妈妈们能产生浪费的危机感,从而迂回达到为她们花钱的目的。
我恍然大悟,学以致用,过年的时候,我把用了一半的护肤品放在了娘家,摆出一副我用剩下的姿态,引诱我妈废物利用。
我临走前还买了便签纸,一个瓶子一个瓶子的贴上润肤露、眼霜、爽肤水。这样,让我不知道怎么用这个理由也无处遁形。
我嘴角轻轻地一笑,以为万无一失,结果大半年回到家,瓶瓶罐罐还是我临走前的状态,上面的便签纸像封条,明示着这些贵妇无人问津凋敝的命运。
我拎着瓶子去兴师问罪,我妈嬉皮笑脸地说:我就想着等你回来用,你看你这不是回来了吗?还不用买新的。我不要的。
其实妈妈们我不用的核心是我不配,尽管现代城市文明早就进入了温饱乃至过剩的阶段,但是童年匮乏的烙印,以及历史进程中屡次大命运的转折让他们习惯了居安思危。
这和钱还真没半毛钱关系。我女朋友去家财万贯的公婆家吃饭,总是压力很大,不得不胃口大开,因为婆婆总是习惯吃完饭把剩菜剩饭消灭掉,实在吃不下了,就一边嘴里念叨着作孽,一边哀怨地倒掉。
更重要的是,上一代女性把奢侈、消费升级、享受的资格毫无保留地留给了子女,和她们的人生一样。假如还要用子女搏命的辛苦钱去奢侈、消费升级、享受,那简直是罪大恶极,不配为人父母。
她们不敢要,更不敢接。
怎么办?慢慢洗脑,慢慢让她们明白,她们值得。因为她们拥有自己的人生,每一个独立的人生,都有具象的人间去享受。
这次回家,我把燕子约一个季度的燕窝,剩下来的两个月份额,全都寄回了家里,开始了和我妈的斗智斗勇。
每天我爸妈都在客厅桌上放一瓶,让我半夜工作当宵夜吃,结果第二天起来原封不动。
于是他们第二天想了个阴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们把盖子打开了,逼着我不浪费那几十块钱。
连续两三日之后,我咬一咬牙,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开了盖我也熟视无睹。
我们终于进入了僵持阶段,我不喝,他们也不动。
终于等到了赛末点,我离开家去上海出差的时候。我妈让我把燕窝放到箱子里带走,被我大声呵斥:我的天哪,我一个人三十多岁的孩子,拎一个放了五十几瓶燕窝箱子,补都补不回来啊!
燕窝就这样留在了它应该在的地方,而我,自己再买啊!
对不起,这已经是我爸能拍得最好看的图片了!
老朋友燕子约问我,这样写文案会不会效果不好,因为我们鼓励的是大家对自己好,给自己保养。
我笑了,我的粉丝可不一样,我想我的粉丝把燕窝买给父母,早就不仅仅是孝敬的含义,而是一种价值观的反哺。
我们早就知道,这世界上只有自己属于自己,我们深谙对自己好的方式,百般的好,并且想告诉妈妈:这样很爽,你试试。
前两次我说的内容其实很详细了,也发了两次燕窝的内容给大家看。至于燕窝是智商税,只有蛋白质的言论,也在我的实践下证明,还是要自己试了才知道,专家有时候也不那么“专家”。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我常年吃燕窝的最大感受,上次已经说过啦,就是:燕窝能够缓冲部分熬夜带来的疲惫,让你眼睛明亮,不人老珠黄。
另外会让你的状态,比没有常年吃燕窝时好很多,即便很劳累:
而且燕子约是真的很省事,亚姐平时在家都是吃自己泡发的燕窝,每次出差十天半个月吃不到,很焦虑。
和燕子约合作之后,老李和我都懒了,要吃燕窝就自己开冰箱。
在上海隔离期间,我吃掉了一箱的燕子约燕窝,是隔离期间唯一能做到的保养,真可谓是雪中送炭了!
每天开瓶,开得我腱鞘炎都犯了!
最近我喝的都是70g,每次都能吃到满满的大燕条,果然大瓶喝起来更过瘾。
我现在已经熟悉了燕子约的味道,口感很好,除了加了点冰糖,比自己泡发的甜一些之外(自己泡发的不放冰糖),没有什么口感上的差别。他们家还有无糖款的,注重抗糖化的宝宝可以放心入。
小朋友也是可以喝的哈,不要过量就行。
上次推过之后,很多粉宝也下单了,反馈都很好,燕子约说亚姐的粉丝都比较实在,直奔主题。那肯定啊,不看看是谁在带头!
还是那句话,我试过了好的东西,未必很多人推过就显得这品牌不高贵,品质说话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