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的交往关系中,
能不能一起吐槽是相当重要的事情。
记得我和凯特第一次见面是在某一年的金马晚宴,那时我是以媒体身分参加,而她和 Yu 是受品牌邀约走红毯的两位网红。那时我和凯特从没说过话,和 Yu 则是已经有几次工作上的接触。
当时我们都坐在同一桌,其实我本人是个话不多,也不容易在初次见面就能和人打成一片、大聊特聊的人。结果意外地,我和凯特说起话来一点也不尴尬(当然 Yu 的存在也帮了很大的忙),我们当晚还超展开地开直播,三人一路说垃圾话直到凌晨三、四点。
我还记得意外聊得来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刚好都不喜欢几部电影,还有一些导演,至于是哪些我是不会说的。凯特是文艺女青年,她看过的电影和书比我多上非常多,她喜欢的很多我都没看过,甚至没听过。但刚好,我们讨厌的东西满类似的。接下来的几次见面,我们总能发现一些共同讨厌的东西,可能是社会事件、业内的怪现象、某些红得不知所以然的剧等等。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生活里不管是职场、朋友交往,甚至和另一半的日常,如果你们讨厌的品味类似,感情会成倍数型加温。
例如在职场里,你会发现和你感情好的同事多半都和你一样,不喜欢某个主管、都被同一个小人陷害,或是一起唾弃某个歌手的唱腔。每次聊起共同的厌恶时,总会觉得酣畅无比,空气闻起来像大雨过后般清新。
这么妙的心理状态一定有人做过研究吧!我抱著这样的心态查了一下,发现真的有人做过。南佛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专家珍妮佛.鲍松做过一个实验:她把一群喜欢相同事物的人放在一起,而另外一群人是讨厌类似事物的群体,让他们一起聊天互动。结果显示:有共同厌恶的群体,比有共同喜好的群体在一起时,关系更加亲密。
原因是:当你暴露了厌恶的事物时,代表某种程度的信任,在这个尔虞我诈的成人世界中,信任是相当难得的。拥有了信任,就代表你们站在同一阵线。也就是说,成人的交往关系中,能不能一起吐槽是相当重要的。
而一般人交新朋友时,很常只想到要投其所好,对方喜欢什么我也喜欢什么,而喜欢这件事比较好假装。譬如说,朋友说喜欢某个明星或政治人物,而你没什么感觉,比较乡愿的人可能会说,喔,他不错啊。听说这部剧不错,导演很有名,主角也都是实力派。这种看似正面实则不痛不痒的评论,大部分的人都很容易说出口,如此对方对你的评价就算没加分也不会扣分。但产生的化学反应,也只能说是不过不失。
如果是不喜欢的东西呢?除非你是非常表里不一的戏精,否则很难针对讨厌的人或东西给出正面评价。譬如,有人夸奖你觉得烂到不行的政治人物、你看了睡到不省人事的电影、背后捅你刀的同事,遇到这些情况,什么话都不说、默默走开,可能已经是你能给的最大温柔,怎么可能还跟著一起附和拍手?
讨厌一样东西,很多时候是因为这些人或物品直接抵触了你的三观、信仰,或是生理上感到恶心,根本装不来。如果你假装喜欢这些东西,代表你要一直对令你作呕的事物表示喜欢;想像讨厌香菜的人,餐餐都要吃香菜,差不多就是这种感觉。
所以,不难想像,当有一个人和你的讨厌品味相同时,那种感觉会有多么美好。人人都说找朋友或是人生伴侣的时候,有共同的爱好很重要,但有共同的厌恶更重要。因为前者容易流于风花雪月,后者除了可以增加紧密感,还多了一点攻击性;攻击性的情感更有感染力。
不是要你成为负能量的人,只跟那些和你同样负面的同温层交往,那最后你只会成为一个讨人厌的混蛋。我要说的是,知道一个人讨厌什么,很多时候比知道他喜欢什么更重要。
这决定了你是否可以和这个人成为长期的朋友或伴侣,知道你在他面前是否可以真实的做自己、你们是否可以成为战友,甚至互相砥礪。有人说,你可以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必须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就像先前说的,不喜欢的东西更能说明你的品味、价值观和无法改变的生理偏好。
所以,下次找话题时,与其问你喜欢什么,不如问你不喜欢什么,试试看能不能找到可以一起吐槽的主题。找到后,只有一个爽字可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