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和家庭,如何选择?
知道Andy准备回家乡工作的消息时,我是很吃惊的。
因为他是我在广州工作的朋友中,混得很好的一个:
大公司、高薪、能力强,再熬个一年半载,不出意外就能晋升管理层。
在我看来,他似乎没有逃离北上广的理由。
问其原因,Andy说:
“我这些年下来,虽然混得不错,但最近越来越觉得没劲——
天天加班到凌晨,想给爸妈打个视频都不行,老人家早就睡了;
一直说要带老婆、儿子去长隆玩,结果从年头说到年中,都没去上一次;
前段时间,给儿子家长会,我走到校门口才发现,自己连儿子哪个班都不知道,我当时愣在原地,脑子里只闪过一个念头:
事业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我有些惋惜:“但你努力了那么久,眼看就要升职加薪了,不可惜吗?”
他说:“说不可惜是骗人的,我也纠结过。
因为每个选择都有利有弊,无论选择哪一个,未来的我都有可能对现在的选择不满意。”
可能很多容易纠结的人,对这句话都有深有同感。
让我惊讶的是,这个难题最后被Andy用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巧妙地解决了——
想象自己40岁时向往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从而倒推自己现在该如何抉择。
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上其实是有依据可循的,被称为“可视化冥想”。
据Andy说,在他的想象中,他40岁时的生活状态是这样的:
在老家买间小房子,每天早上起来去楼下跑跑步。
然后去离家步行10分钟的单位上个班,下班路过菜场,跟买菜阿姨砍砍价,然后回家给老婆做饭,她负责洗碗。
周末去半小时路程的父母家蹭个饭……
他说自己每次想象到这些画面,都会忍不住嘴角上扬。
而且,当他对未来生活的想象清晰起来后,他发现自己突然就不纠结了,当天下定决心提了离职。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Andy是幸运的。
因为在生活中,更普遍的现象是,大部分人被教条、期待所束缚,努力成为父母、爱人所期待的样子,随波逐流地追赶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却很少停下来问问自己:
这样的人生,真的我想过的吗?如果不是,那么我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如何开启你的第二人生?
每个人都有两个人生:
第一个人生源于成长环境,它是你人生的底色;
第二个人生是自己选择的,它是一种你向往的人生状态。
在第一人生中,你会遇见什么样的人、经历什么样的事、取得怎样的成绩,可能大部分已经注定。
但当你不被过去束缚时,你就有可能找到改写的契机,转变跑道,开启自己的第二人生。
而契机到来的前提是,清楚这样一个问题:
在你内心深处,到底渴望过一种怎样的人生?
心理学大师罗杰斯曾指出:
“哪怕是一个再渺小的个体,也有寻求自我发展的本能动力,并在我们的体内早已沉睡着能够带我们走向发展更高阶段的潜能。”
因此,你对这种人生状态的渴望越具体、越强烈,你体内的潜能和动力越会被源源不断地激发。
然而,正如作家陈丹燕所说:“大多数人的生活,就是一种水滴石穿的单调和宁静。”
年少时,总对未来生活有许多朦胧的期待;成年后,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中,丧失对生活的想象。
如果你对现在的生活厌倦,对未来迷茫,想要开启第二人生
却想象不出自己到底想要过什么样的人生、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那么,今天推荐的这个测试,可能会帮到你。
武志红×看见心理测评团队以存在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结合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以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研发了【第二人生测试】,帮助你将自己内心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具象化。
探索自己的第二人生,是每个人都应该去尝试——
提早开始意味着,你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自己要什么,更早朝着自己向往的人生状态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