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夫人》剧情简介

1963年11月22日下午,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在德州达拉斯募款,座车行经迪利广场时,总统遭到枪杀当场暴毙,成了轰动世界的肯尼迪遇刺案。与他同行的,除了德州州长、随扈等人以外,还有他的夫人──杰奎琳 · 肯尼迪。杰奎琳亲眼目睹肯尼迪遇刺案的全部经过,从总统被击中脖子、第二枪击中后脑勺,大脑组织完全暴露,到座车狂驶至医院抢救宣告不治。总统死后,各方问题接踵而来,杰奎琳要处理搬离白宫的事宜,以及她丈夫的后事。在种种打击之下,杰奎琳如何稳住自己,坚强面对所有事?第一夫人光环背后,有多少说不出的秘密和心情?

杰奎琳 · 肯尼迪在美国历史上,一直是个传奇人物。她从一位记者,认识了当时仍是参议员的肯尼迪,之后一跃成为第一夫人,以独特的时尚眼光及对艺术的追求,在20世纪60年代成为全美国的时尚指标。但1963年11月22日的肯尼迪遇刺案,令她被迫离开这个舞台,结束2年10个月又2天这段最辉煌的时期。虽然因为肯尼迪遇刺案,她曾多次成为大银幕上的人物,但以她在肯尼迪遇刺案后的心路历程为故事主轴的电影却寥寥可数。《第一夫人》就是以杰奎琳的内心为主角的电影,它以刻画杰奎琳心境转变为主,细腻的描绘及许多的特写镜头,情绪从压抑到抒发,很容易让人理解,加上娜塔莉波曼令人动容的演技,将感情描绘得极为成功。

电影一开始,一个人住在一栋白色房屋里的杰奎琳,穿着白色服装,应门接受《生活》杂志记者白修德的访问。此时,已是肯尼迪遇刺案后一周。她面无波澜的表情,宣示了一切──我已不是那个第一夫人,但我仍会做好我的职责,身为一位政治人物该做到的事。随着访问的前进,电影镜头开始回到之前。

1962年2月14日,杰奎琳在重新装潢布置好白宫以后,亲自出面带领CBS电视拍摄巡游整个白宫,当时的她,仍保有年轻时的害羞,在面对拍摄镜头时仍会紧张,要她的闺密南西不断在身旁提醒她的笑容和说词。这时期杰奎琳的内心和外表,在肯尼迪遇刺案后有极大的改变。导演以这段有名的历史来诠释杰奎琳心境转变之一,配上娜塔莉波曼收放自如的演技,虽然电影镜头在几个时期间跳转,有时难免显得有些跳tone,但还不至于令人不懂情节的转变,可见导演在转接的桥梁上下了功夫,透过回忆的片段拼凑出完整的遇刺前后及杰奎琳心境,让观众随着杰奎琳的回想进入情节,如临其境。

杰奎琳本不愿随丈夫远行达拉斯,但在其不断说服之下仍然答应了。她没想到,这次同行令她目睹了不可挽回的悲剧。本片的高潮──肯尼迪遇刺──导演并没有让整段前后直接秀给我们看,而是以杰奎琳回忆为主,以片段式带领观众看到这场悲剧,肯尼迪头颅爆裂那段,惊悚程度不输任何恐怖电影,我也忍不住捂上了眼睛……杰奎琳这时的恐惧及反应,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捩点,表示她的地位一落千丈,心境也突然有极大转变,但导演选择让这段在电影偏后段才展现出来,让前段有些地方杰奎琳的心情显得莫名其妙,是本片败笔之一。

不过娜塔莉还是以她的演技,完美演出杰奎琳的恐惧,为这段挽回一点分数。言归正传,在肯尼迪遇刺后,杰奎琳全身是血,回到搭来达拉斯的飞机空军一号之后,见证副总统詹森的宣誓。这也代表她正式不再是第一夫人了,再也不是了。她这时的心情,除了悲伤,恐惧,错愕,还有一点点,那难以察觉的不甘心。

肯尼迪总统正式被宣告死亡后,要处理的事接踵而来,几乎让杰奎琳崩溃。她和肯尼迪育有四个孩子,但最大和最小的孩子却只活了不到一年就去世,早已在杰奎琳心中留下巨大阴影。剩下的一子一女,也都很小,需要父爱和母爱。杰奎琳只能告诉他们,爸爸走了,不会再回来了。两个小孩虽然知道事实,但很坚强,不曾因此哭泣。也许,他们早已习惯身旁没有爸爸陪伴。杰奎琳身为一个母亲,又是曾经的第一夫人,种种后事都待她处理,但有多少空闲能使她喘一口气?她命令旁人查林肯遇刺后如何办理丧礼,坚持要待总统的棺材游街,认为这场丧礼要盛大、庄严,人民要哭惨,要整个美国都完全沉浸在这种气氛。这样的想法随即遭到众人反对,他们认为这样冒太大的风险,也有可能让来参与丧礼的外国宾客退却。

可如同她身旁的官员和她说法国戴高乐将军认为若她坚持游街,他可能要带很多警力出席时,杰奎琳说,请转告戴高乐将军,若他不放心治安,要开坦克车来参加丧礼也没问题。她的决心,由此可见一斑。此外,当肯尼迪的妈妈认为要将总统遗体葬在私人墓园时,杰奎琳也出声反对。她认为一国元首,不应葬在私人墓园。最后,肯尼迪葬在了阿灵顿国家公墓。她认为她丈夫贵为总统,应该享受最高的礼遇,尤其他已经死了,这样做更能显示美国政府的决心,不让政府沦落于懦弱之名。

可到头来,她自己改变了。因为枪杀肯尼迪的凶手奥斯华,在被警局移转时,遭到另一名刺客的杀害。杰奎琳崩溃,大吼:你们知道我的孩子可能会有危险,却仍不阻止我去游街!天啊!她对子女的爱护,促使她改变大规模游街,以座车的方式护送肯尼迪灵柩到国家墓园。她看清一切,放下对表面的执着。或许,这也是人改变必经的历程。看清,然后放下。

在肯尼迪葬礼以前,她曾和神父谈过。她在阳光洒落的草原,表达她的内心。她对神父吼着,不要那样看完,我是第一夫人,世上还有很多比我可怜的女人。可此时的她已不再是第一夫人了。神父开导她,希望她放下执着,去过新的生活。在她领悟以后,她选择和她的孩子度过,在灿烂夕阳之下望海,看着孩子嬉戏,眼中感情复杂。人生,终须放下,才能获新生。

除了神父,她还有一个很要好的闺密,南西。她陪伴她走入白宫,陪伴她度过稍嫌孤单的白宫人生,帮她照顾她和肯尼迪的孩子,在肯尼迪遇刺后,成为她的心灵支柱。她对南西说,她曾经担心她会嫉妒她,但现在已经没有人会嫉妒她了,再也不会。南西则搞笑说,她是曾经嫉妒她,嫉妒她可以穿漂亮礼服出现在众人面前。离开白宫之际,她拥抱了南西。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这样一个朋友。他陪我们度过难关,陪我们快乐,陪我们难过,或许最终仍会离开我们,但想到他时,心里总会暖暖的。

杰奎琳和小叔巴比,也似乎有点暧昧的情感。在杰奎琳颓丧之际,巴比总能安慰她,成为她的另一个心灵支柱。历史上,杰奎琳也多次被说和小叔有不伦恋,但暧昧对象也不只小叔一个。可肯尼迪本身也是风流的人,和玛丽莲梦露的绯闻更传得极为火热,两人的婚姻其实几乎濒临破裂。杰奎琳在访问时也曾说,她和肯尼迪很少共度一夜。在电影中,杰奎琳和肯尼迪也几乎没有对白。那场遇刺案,是否也在另一个层面,让他们的婚姻没有破裂,停留在还完好的时候呢?

最后要谈的,是名人背后的秘密。杰奎琳曾说,我已习惯大众所认知的,和我所知的事实不同。我们所看见的名人背后,隐藏着他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杰奎琳本人其实会抽烟,尤其在面临困境时更会拿烟解愁。但在采访时,记者提到杰奎琳点燃一根烟时,她拿着烟在他面前郑重表示,我不抽烟;在讲到情绪失控后随即稳定,记者猜测她不会让他刊出这段话,杰奎琳说,不是,我根本没说过那段话。这或许讽刺,但也只有如此才能维护公众人物的形象。杰奎琳自己也说过,人们总相信童话故事里的人物,因为他们比现实人物还真实。我们所看见的一切,也许不是真的,但我们也习以为常把它们当作真的。这或许无可避免,因为这是人世间最真实的风景。

电影最后,采访接近尾声,杰奎琳提到,肯尼迪总统总爱在睡前听一首歌,名叫《卡美洛》。亚瑟王缔造的国度,或许就是肯尼迪心目中所想打造的美国。这首歌贯穿全片,象征肯尼迪的理想,象征那时代已成过往,象征杰奎琳的心或许已随时代凋零。卡美洛,一个美好的国度,或许政策强硬,或许执着,但执着之后,留下最辉煌的时代在世人面前,背后的辛苦,留给自己。整部片就在悠扬配乐中告终,歌曲也随之停止,观众纷纷走出影厅,又带给我们最后一个反思──曲终人散,那些记忆中的片段终成过往。唯一该留在心中的,是自己曾做过什么,有没有忠于自己的心。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情感,或许带入棺材,无从说出口,但辉煌年代已过,一生奋斗留在世间,可能也不算白活。

娜塔莉波特曼的演技真的收放自如,几乎无可挑剔,不愧影后之名,她为此片勤练杰奎琳口音,在各方面都模仿杰奎琳十分到位,让观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她也凭这部戏,入围第89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虽然碰到劲敌,呼声不高,但入围已是极高肯定,相信她之后仍会以演技征服每个观众的心。本片极高还原杰奎琳的服装以及肯尼迪遇刺案的场景,也因此入围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总之,这部片或许不是完美,而且表达手法可能有些跳跃,但却非常值得一看,且看完后,绝对会有许多说不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