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终于播完了,里面几位主演都在微博上写起了小作文,纷纷感谢观众们对这部剧的关注与喜爱。
然而画风不一样的,是林有有的扮演者张月。
自从这个角色在网上引起一轮又一轮的骂战后,网友们就把发泄口延伸到了戏外。
一个94年的小姑娘,自从以林有有的身份,出现在许幻山的故事里,现实生活中关于她的骂声,一直没停过。
抖音上有不少恶搞的娱乐视频,有拿鞋对着屏幕抽她脸的;
有写上她名字扎小人的。
各种声讨林有有的手段层出不穷,让大家看得叫一个解气。
但戏毕竟是戏,如果太过较真,甚至上升到对演员的人身攻击,这就很不体面了。
你看她的留言里,充斥的多是这样的文字:
“你能不能别恶心人了!”
“把林有有演这么像,你生活里一定也很不要脸吧!”
“你选择了女性最讨厌的角色,真的很没底线!”
“演了这个角色,就得做好被骂的心理准备,谁让你为了钱不要名声呢!”
后来张月实在受不了了,就设置成了关注7天以上的人才可以评论。
还真的有无聊的网友,关注了她7天后去破口大骂的,骂完就说要取关。
拜托,明明是你分不清剧情还是现实,人家只是个可能还挑不了戏的小演员,诠释好一个角色是她的分内工作,凭什么虚构出来的人物,就要承担莫须有的骂名?
然而更让我疑惑的是,同样是在剧中风评不好的许幻山,他的扮演者李泽锋微博下的留言,要么就是对角色发表的感受,要么就是期待他下回能演好人。
总之男方这边几乎是清一色的讨论剧情,或对他的理解和鼓励。
浅浅不是说男演员不好的意思,李泽锋之前在《那年花开月正圆》和《鬓边不是海棠红》里演的角色,我都很喜欢。
我就是觉得,同样是对感情不忠,为什么大众更容易放过男性,非要把女演员批的一无是处。
上周我们也分析过这两人,对,林有有的小三是很讨嫌,但许幻山更窝囊不是嘛,有家庭,有妻儿,什么都有了,却还是抵不过诱惑,想鱼与熊掌兼得。
这样贪心的人,放现实中,难道不是更可恶吗?
再说,追个剧而已,有必要把自己放在所谓的道德制高点,肆意妄谈是非吗?
《马男波杰克》有段话:
“你知道人类的问题是什么吗?就是大家只想听自己已经相信了的事,没人想知道真相。”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不杀人,但他的手上,却沾了很多人的鲜血。
这种网络暴民习惯于落井下石、习惯于站着说话不腰疼,于是每一句话都把被霸凌的人推向人间炼狱。
同样三年前也有部爆款剧,《我的前半生》。
当时婚内出轨的“前夫哥”雷佳音,也是被赞演技好到爆。
观众到他那儿,瞬间都变得理性了。
“你可以演出不同的层次来,人物立刻就丰满了”
“你的演技实在太棒了,我可舍不得骂。”
可反观饰演离异妈妈凌玲的吴越呢,尽管演技也一直在线,但评论就惨不忍睹了。
骂“绿茶”的,骂长相的,骂家人的,各种难听的措辞,从四面八方涌来。
连她的情史也被扒出,好像非要找出点她在戏外也有“小三影子”的这个论证。
逼的吴越直接关闭了微博评论。
放眼近几年的国产影视剧,女演员因为所演角色而无辜牵连的事经常发生。
谢娜曾出演胡歌版《射雕英雄传》的华筝,金庸去世当天谢娜没表示悼念,一群键盘侠跑到谢娜微博留言“金庸死了,你瞎吗?!”
陶昕然饰演《甄嬛传》安陵容这个心狠手辣两面三刀的角色后长期被网友攻击,就连生下女儿时都被咒骂:“你女儿不会有好下场”。
周海媚在《香蜜》中,因演绎心狠手辣的天后,被骂到退出微博。
如此恶毒的攻击,那些脱口而出,觉得还理所当然的玩笑、侮辱,都在潜移默化地对女性造成伤害。
大家应该还记得前不久那起震惊全国的杭州杀妻案。
本来发生这种事,更多的应该是感慨、警醒,是对逝去生命的怜惜,是对凶手残忍行为的不解,但依然有一部分人,却竟然拿这事调侃,开玩笑抖机灵。
不仅做成表情包来玩梗:
在抖音上,某情侣发的视频里,用“化粪池警告”“不听话的时候两吨水解决问题”“结婚吗?把你扔化粪池那种”的字眼来博人一笑。
还有淘宝店主借此为自家绞肉机打起了广告,有买主也随声附和:
“男人们的最爱,买一个回家摆着,专治各种不服。”
这么可怕的社会案件,却被人把信息提炼出来,只为编成段子,当笑话讲。
我就想问问这些人,是真的觉得好笑吗?
想过如此血腥的段子,被受害者的家人看到,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敢情那些非得要靠吃“人血馒头”才能有灵感输出的“创作者们”,你们的良心真的过得去吗?
据说后来抖音上拿“两吨水”和“化粪池”取乐的帖子被官方删除了17万条。
事情本身已足够离奇恐怖,加上这种规模,难以想象女性在面对什么样的恶意。
当然,写这篇文章的初心,并非要大肆渲染女权。
只是在种种事件中,女性的关注度和中伤程度会更大些。
那些网上动不动就侮辱长相、就随口“小三”“贱人”,就暗示结婚找死的人,其实根本无关性别。
只是不爽现实世界,不甘心别人过得比自己好的一小撮键盘侠们,躲在屏幕背后,只敢用手指敲下自己的不满。
女性被不公平的评判所累,有时候针锋相对的,也有部分同性网友在带节奏,她们无所顾忌地去嘲讽,去沾沾自喜指点戏里戏外他人的人生,仿佛自己和这一切毫无关系。
网络暴力已经说了那么多年,因口出诳语被告、受罚、道歉的人也不在少数,但仍然有人,混在各色各样的网络名中,用别人的痛苦,成就自己的狂欢。
这些恶臭,消失不了,也解决不掉。
没人能铁板钉钉地立下玩梗和评判的边界,因为公众讨论是团流动的迷雾。
我们唯一能做的,或许只是提醒自己:
不要习惯。
不要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不要像墙头草一样,被当做制造无中生有的工具。
更多网友是明智的,是清醒的,他们会去给被误解的女演员发声;会用事实破解“不婚保命”的伪命题;会回怼亢奋且幼稚的热潮。
愿我们尽可能明辨是非,多一份成熟,多一点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