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的代表作,超过三小时的长度却能够持续勾着观众的心一路看下去。过去看过几部二战电影,但都不像《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经典电影把二战时期纳粹对于犹太人的残害描绘得如此真实。最可怕的不是那些残害的过程,而是理所当然、发自内心把其他种族当作蝼蚁般看待的那些脸孔表情。纳粹风暴的确让国际社会获得惨痛教训。
二战时期德国军方对于犹太人的迫害与日俱增,住宅配给制仿佛集中营的前身,把犹太人赶离原本的家,强迫骨肉分离,德国人则趁机搜刮财物。随便支配犹太人的行动与穿着,当街对犹太人辱骂、砸泥巴,或使唤犹太人进行无意义的劳动工作都是稀松平常的事。犹太人对他们而言只是一堆工具,堪用的可留下,不堪用的就随意杀害。甚至为了杀鸡儆猴而将他们就地正法,或是随机射杀其中几个人,让活着的犹太人活在强烈的恐惧之中。全片其实没有什么血腥残忍的画面,但那种丝毫不把犹太人当人看的态度仍然怵目惊心。
被压迫的犹太人反应各有不同,有人勇敢面对、从容就义,或是努力帮助其他犹太人存活;有人拼命躲藏、甚至成为走狗。有人先喂卧病在床的同胞毒药,以避免他们被杀害时遭遇痛苦,有人则乐观相信自己是德军重要的劳动力,不可能被毒气毒死。这些截然不同的反应都很符合人性,而且共同传达出一种认命、无力的沉默氛围。
《辛德勒名单》电影主角辛德勒一开始并不是什么大善人的形象,而只是个交际手腕出众、大发战争财的商人。他即使已婚了仍然流连于女色之间,且趁权势之便亲吻陌生小女孩;他对犹太人维持表面的礼貌,但其实只是把他们当成生财工具。一开始他也只是发现德国军方对于犹太人的滥杀会影响到他的工厂劳动力,因此出于利益而保护员工。
黑白当中一点红真的是太厉害的安排,让观众跟随着辛德勒的视角,注视着迫害现场当中那个纯真而年幼的女孩。我相信他也曾经在固有价值观与人性之间挣扎。但当红色的身影出现在被挖掘出来的尸体堆中,他的脸上流露出了哀伤且难以置信的神情,而这也成了让他下定决心涉险救人的关键。
最丑恶的时代,会产生出最高贵的情操。出于恻隐之心以及歉疚感,他散尽家财,保护了上千犹太人的性命,并且完全不制造任何可用之枪枝炮弹,最后还在耿耿于怀没有拯救更多人。一张张犹太人的面孔在车窗外目送他离开,询问着我们该往哪里走,活着居然是如此卑微而美好的愿望。最后当年被辛德勒拯救的犹太人,带着家人来辛德勒的墓前摆放石头向他致意,是相当感人的结尾彩蛋。
我想到《寄生虫》的那句名言:有钱的话,我也会很善良。比起犹太人的毫无选择,辛德勒无疑有钱有势,才有选择当个大善人的权利。然而这个世界毕竟还是充满阶级,有资源、有权势者的一念善恶可能会影响多数人的命运。因此他们的善举还是值得鼓励与感念,尤其是当这些善举可能会危及他们的权势或生命时。